身為一個不喜歡運動的懶人,沒想到竟然可以持續游泳這項運動,雖然是三天曬網兩天補魚,畢竟也維持了三年,覺得可以幫自己升級一下裝備,因此決定更換手錶。

  比較幾家品牌的智慧穿戴,看過許多人的心得,第一志願是Apple Watch,但它不支援Android系統,我手機用不到一年,換掉也太浪費。第二志願就是這支了,它的外觀、重量、功能看起來都符合我的需求。

  爬文時得知它的缺點是泳姿辨識準確率不高,以及距離偵測不準。評估後覺得這兩個缺點對我應該不會造成太大不便,我游什麼式自己知道,而且長距離測不準有什麼關係,我又游不了長距離 ╮( ̄▽ ̄)╭

新玩具

01.jpg

  拿到後先切換到游泳的功能,發現按鍵聲有夠吵,按Stop的時候更是驚天動地,不但會怪叫還外叫顫抖,馬上著手把它毒啞。

02.jpg  02-2.jpg  

  在裝置/音效和警示,可以把按鍵音和震動都關掉。裝置/外觀,可以連到Connect IQ更換錶面,原本的錶面只有電池圖示,我下載一個可以顯示百分比的,看得比較清楚。

  設定完、充飽電,我就帶著它出門實地測試游泳功能,也不管寒流來襲中,明明平常怕冷怕得要命。雖然這支錶有自訂訓練的功能,我覺得不太實用,我選擇把菜單記在腦袋,現場用計圈功能,每游完一趟自己按Lap鍵,而且關掉了自動休息功能,不然漂太久它會以為已經游完一趟,造成秒數不準。

一隻烏龜的實測紀錄

04.jpg 05.jpg 

06.jpg 08.jpg

  回家後把資料和手機同步,找半天就是找不到泳姿辨識的資料在哪?經高人指點才知道在第三個頁面時把手機橫放可以看到更多資料,真是心理陷阱,前面每頁都直的,誰會想到就那一頁要特別去轉方向。

06-1.jpg

  泳姿辨識,果然如別人分享的,準確率不高,也沒有辦法在App裡手動修正。我連到網頁版的Garmin Connect,點半天也找不到如何修正,最後決定把資料匯出,自己修正:

06-2.jpg

  資料蠻詳細的,可以看到每趟時間、心率、划水數……等等,這次運動最大心率都落在蛙式,難怪我常常覺得蛙式游完很累。還有,它的泳姿是依照手的動作判定,手沒動它會當成在休息,我練了幾趟打水,資料上顯示趟數和距離都是0,雖然APP裡可以修改總趟數讓總距離計算正確,但單趟的資料就無法修改。

  看紀錄時還發現一件恐怖的事,我總共在泳池待52分鐘,實際游泳的時間只有28分鐘,等於將近一半的時間在休息。然後,本次活動消耗245卡路里,游完去吃了一份麥當勞套餐,愈游愈肥也不意外 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g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